6/27(六)19:30 《音声,詩三首》
詩與音樂(部分穿插舞蹈)的即興創作表演。節目內容以口風琴、鋼琴、二胡、吉他等樂器,結合讀詩、人聲吟唱,嘗試展現音樂與詩交疊的多元風貌。詩作選摘李白、許赫、林則良、聶魯達等詩人作品。
演出者:誦詩吟唱、吉他/張康德 口風琴、鋼琴/張雅雯 二胡/王瀅絜
舞蹈/劉康鼎 *特別來賓:黃子玲(西班牙語誦詩)
曲目:
6/27(六)19:30 《音声,詩三首》
詩與音樂(部分穿插舞蹈)的即興創作表演。節目內容以口風琴、鋼琴、二胡、吉他等樂器,結合讀詩、人聲吟唱,嘗試展現音樂與詩交疊的多元風貌。詩作選摘李白、許赫、林則良、聶魯達等詩人作品。
演出者:誦詩吟唱、吉他/張康德 口風琴、鋼琴/張雅雯 二胡/王瀅絜
舞蹈/劉康鼎 *特別來賓:黃子玲(西班牙語誦詩)
曲目:
06/13(六) PM7:30 三個人─以樂會友
舞台是許多藝術表演者的生命,2013年起三個人開始了新的音樂旅程,由三位年輕演奏家,郭岷勤、潘宜彤、任重,以古箏、中阮還有笛簫的樂器組合而成的樂團,秉持著對於音樂的熱情出走音樂廳,走入社會接觸人群,感受生命帶來的喜怒哀樂。不斷學習碰撞、磨合、體會及感動。踏出習慣的舒適圈後開始自己尋找舞台,自己創作甚至自己找麻煩,跟觀眾一起成長,用生活寫音樂,用音樂寫生活。「三個人」用心感受,用心創作,如果說音符是文字,音樂就是的我們說話的方式。以樂會友是由三個人創團宗旨所演化出來的系列節目,在節目中安排不同經典曲目類型,以1+1+1>3的樂器配置翻轉音樂創意、創作新曲改編舊調,並適時搭配互動模式,讓觀眾從一次次的聆賞經驗中與我們一同成長。國樂不再是古書上的名詞、欣賞傳統音樂不再是文人雅士的專利。拆解音樂,帶領觀眾認識樂器、認識音符、了解歷史等知識原點連成觀眾與演出者之間的默契線,進而創造屬於你我之間美妙時刻的全面體驗。
演出者:古箏/郭岷勤 笛簫/任重 中阮/潘宜彤
曲目:《島》《跑走》《三花兒弄梅》《廣陵印象》《望春風》
台北愛樂室內樂坊第三十四期 愛樂大師經典特調
06/13(六) 14:30 段富軒與他的學生們III
臺灣低音號教父─段富軒教授,自畢業於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之後回台,便不遺餘力的耕耘本土的低音號文化與教育,數十年來不曾間斷。時至今日,桃李滿天下的段富軒教授,想要讓更多的朋友以及觀眾,可以認識到低音號與上低音號之美,改變大家的刻板印象,讓大家耳目一新!因此舉辦「段富軒與他的學生們」音樂會第三屆,這一次段教授將親自上陣,再次為大家帶來各式低音號與上低音號重奏,敬請期待!
演出者:段富軒、溫若宸、郭晟豪、葉彥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低音號重奏團(林庭宇、張家逞、翁林玄維、廖俊賢)
文化大學低音號重奏團(王逢昀、林倢伃、余嘉恩、陳琳、王淞賢、邵裕莛、黃靖凱)
曲目
5/31(日) 19:30 長笛X大提琴X鋼琴 隨想三重奏饗宴
2015隨想室內樂團將帶給大家充滿希望的音樂沙龍饗宴!由長笛家洪敬婷、鋼琴家楊千瑩、大提琴家呂超倫,以獨奏、重奏、三重奏,詮釋古典名曲、台灣民謠、世界名曲…,搭配演奏家們現場的樂曲解說導聆,就會發現古典音樂其實是這麼可愛可親,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讓人不知不覺地愛上它!
演出者:長笛/洪敬婷 鋼琴/楊千瑩 大提琴/呂超倫
曲目:
達瑪斯:音樂會奏鳴曲
Jean-Michel Damase: Sonata en Concert
5/24(日) 19:30 愛戀經典─葛拉祖諾夫
在修習古典薩克斯風的路程中,葛拉祖諾夫可說被每位演奏者奉為圭臬,其細膩與繁複的織度與線條,並佐以華麗的技巧,在當時無異為這初問世的樂器開拓了令人驚豔的新視野。
飛舞薩克斯風四重奏將以一貫細膩的演奏風格詮釋葛拉祖諾夫的經典四重奏作品,更帶來一系列優美動聽的曲目,展現薩克斯風的浪漫情懷,同時帶您悠遊古典薩克斯風的美麗殿堂。
演出者:飛舞薩克斯風四重奏(高音薩克斯風/陳逸倫 中音薩克斯風/吳建穎
5/16(六) 19:30 沿僻境前行─西貝流士與傳統交錯
十九世紀初,芬蘭醫生隆諾(Elias Lönnrot)採集了芬蘭當地的詩歌,編纂成《卡萊瓦拉》一書。他花了十五年的時間,採集十一次,留下五十首詩歌篇章,自此《卡萊瓦拉》成為芬蘭在追尋獨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民族認同支柱。
西貝流士在這些詩歌影響下,寫下多部管弦樂作品,從創作初期的《庫勒沃》交響曲,到名滿歐陸、美國後的《塔皮奧拉》等作,這些詩歌內容一次次激發他寫下不同形式與效果的作品。在這場講座中,我們將選讀這部史詩的段落篇章,發現那些令西貝流士深受吸引的細節,並聆聽他以鋼琴音響捕捉自然風景之作品。
演出者:鋼琴/孫建如 講述/吳毓庭
曲目:抒情哲思,Op.40
悲傷圓舞曲,Op.44
5/9(六) 19:30 雙小提琴之舞
舞蹈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舞曲作為舞蹈氛圍的營造、節奏依循與寓意象徵,甚至是舞蹈的靈魂。不同民族的舞曲代表不同的文化的特色與精髓,即使是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也曾被芭蕾舞團當作創作靈感。
這場《雙小提琴之舞》即以舞蹈為主題:史特拉溫斯基的《義大利組曲》來自其芭蕾舞劇《普欽奈拉》;巴爾托克小提琴二重奏,則以匈牙利鄉村舞曲為元素;莫茲可夫斯基雙小提琴組曲最後樂章,是塔朗泰拉(tarantella)舞曲,而羅德利奎斯的《假面舞會》,最常用在電視配樂,更是家欲戶曉、耳熟能詳的探戈旋律。我們將試圖以這些舞曲音樂,以聽覺來感受舞蹈、舞蹈感受音樂。
演出者:小提琴/林士凱、蔡明儀 鋼琴/羅萱
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BWV 1043
J.S. Bach: Double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BWV 1043
5/3(日)14:30 莫札特X蕭邦X蝴蝶
19世紀的作曲家時常向早期音樂家借鏡,藉由前輩的作品中擷取靈感創造新的作品,進而許多主題變奏曲的音樂在19世紀創作出來。本場音樂會將演出波西米亞音樂家安東雷加(Anton Reicha)的《18首給長笛、小提琴及大提琴變奏曲》,此變奏曲即來自莫札特《費加洛婚禮》。另外,19世紀最知名的義大利長笛家埃內斯托·克勒(Ernesto Kohler),以及德國作曲家埃米爾·克隆科(Emil Kronke)同時也創作許多知名給雙長笛與鋼琴的作品,為世人津津樂道:例如埃內斯托·克勒根據蕭邦音樂的《有關蕭邦的一首旋律》(Uber eine Melodie von Chopin),以及埃米爾·克隆科以自然元素所創作的《兩隻蝴蝶》(Deux Papillons)。
演出者:長笛/Syd Goldsmith(高思文)、簡佳琦 小提琴/鄭仁萱
大提琴/呂超倫 鋼琴/羅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