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鑑於各地方文化館本身即具有相當豐富的資源,96年度則邀請五個具展演特質的館舍,運用其本身資源,藉由強化資源的分享、運用,發揮館所協力互助的功能,讓全台超過五分之一的地方文化館都在2007年有開啟館際合作的主動契機,讓社區文化的多樣性進入不同空間交流碰擊,引出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地方文化館計畫實施5年以來,館舍範圍擴及全台灣各角落,因為館舍體質條件及區位各異,資源深具多元性,加以活化,使發揮社區功能,是現階段的課題。為有效活化各地方文化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於95年度以引介資源的方式,委託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及文化獎得獎人郭芝苑作品至館所演出;並委託工藝研究所至館所辦理工藝傳習計畫,深獲好評,並有助於館所的營運   

      
      有鑑於各地方文化館本身即具有相當豐富的資源,96年度則邀請五個具展演特質的館舍,運用其本身資源,藉由強化資源的分享、運用,發揮館所協力互助的功能,讓全台超過五分之一的地方文化館都在2007年有開啟館際合作的主動契機,讓社區文化的多樣性進入不同空間交流碰擊,引出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這次邀請的五個館舍中,包含了戲劇(頑石劇團、台東劇團)、傳統偶戲(李天祿布袋戲館)、音樂(台北愛樂暨梅哲音樂文化館)以及傳統手工藝(豐原漆藝館),讓社區文化館彼此交流,經驗傳承,使大眾特別感受藝文的活潑與創造力。



五館介紹


(A)紅牆驕傲 打開你的劇場人生 Open Your Theatre!-----台東劇團簡介
台東劇團在地經營二十年,不斷致力於後山戲劇及藝術的推廣。自成立以來,獲肯定無數,從民國八十年起陸續獲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社區劇團推展計畫」、「傑出演藝團隊」、「地方文化館」等及至九十三年底起開始經營「台東鐵道藝術村」,其表現都深獲肯定和支持。

作為東部地區第一個成立戲劇表演團隊,戲劇創作毫不停歇,每年不斷推陳出新發表新作,至今已推出了多達六十餘齣的戲劇製作,平均每年兩部新戲的產生,在表演藝術資源缺乏的台東實為難能可貴之表現,也充分展現出台東劇團旺盛的創作活力。

「東部地方藝文地標」始終為劇團的發展期許。二十年過去了,感激在地力量的支持,掌聲、指教,都是台東劇團成長的原動力,從附屬在公家機關裡的戲劇團體到至今擁有了自己基地,一個在艷陽下綻放美麗姿態的基地。
「台東表演藝術館」的外牆以火紅發聲,表達如劇場的旺盛性格。從台東出發的列車即將啟動,載滿了對紅牆的驕傲與美麗,在各地種下藝術種子,且期待開花結果。



(B)葫蘆裡賣什麼? --------豐原漆藝館
1914年日本人在八仙山設林場,大量划木開發林業,用火車、汽車陸運或用大甲溪水運,將木材運到豐原,豐原成為台灣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所以豐原製材所和大小木工廠林立,產品運銷國內、外享有盛名,林務局最早將全國第一個「林業展示館」設在豐原,紀念八仙山林場的開發史。 

因為日本人傳統上對「天然漆」的瞭解與喜愛,在台灣新竹北埔、苗栗銅鑼和南投埔里,廣植漆樹帶並給台灣漆器產業蓬勃發展的機會。在七、八十年代,豐原葫蘆墩木材業和木工機業非常興盛,用木工車床「車織」製作,木椀、盤、杯、墊和珠寶箱、餐盒、餐具…等等天然木製品,再髹飾天然漆的生活漆器外銷日本,當年台灣漆器外銷一年約新台幣七、八億元,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漆器工廠,集中在豐原葫蘆墩一帶,擁有「台灣漆器產業故鄉」的雅稱。所以,豐原市公所為發揚這項傳統工藝,特別向文建會申請補助,在豐原市中正公園興建「豐原漆藝館」,是全國第一家公立漆藝館。 

本館採用葫蘆和木材為材料,以漆器技法做為核心價值。擺脫中國味與日本味「仿古漆器」的意識形態,以現代人文化創意產業的思維,發展屬於我們現代生活的葫蘆墩漆器文化產業,以漆彩繪葫蘆、五行能量葫蘆和傳統書法國畫彩繪葫蘆的市場區隔,振興豐原葫蘆墩漆器產業。



(C)烏拉拉的水晶球--「大溪藝文之家」頑石劇團兒童劇巡迴演出
位於桃園縣大溪的東南方,座落在大溪公園與大溪武德殿之間,園區面積約有4020平方公尺,基地內建築群則為三座單棟建築物組成,分別為大溪公會堂、蔣公行館及管理員室。

公會堂原建於1921年,改建於1932年(昭和7年),建築本體採用紅磚與白色水平灰泥帶裝飾,屬於源自英國安妮女王樣式的「辰野式」風格。日據時期是提供市街住民集會、典禮等公眾活動使用的公共建築物。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公會堂被納為蔣公行館,在原公會堂西南側另建新屋,作為起居宿泊之用。1975年先總統蔣公去世,於1978年改設為蔣公紀念館,並開放民眾參觀。2004年經桃園縣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2005年10月整建重新開放,頑石劇團於原桃園縣大溪鎮「公會堂暨蔣公行館」設立「大溪藝文之家」,成為桃園縣地方文化館一員,以藝術、表演為軸心,已成為桃園藝文新地標。

「頑石劇團」的前身為成立於民國76年的「觀點劇坊」,她是台中市在日據時代以後,第一個成立的現代劇團,曾於民國80年,被文建會列為「全國優良社區劇團」。民國83年8月,「頑石」在台中縣大肚山「理想國」成立,成為國內少數定位於社區劇場的劇團。
十多年來,頑石曾於台中、新竹等地辦理過多項社區劇場研習,以及劇場比賽,以戲劇整合社區資源,成績有目共睹。頑石「社區劇場」的操作模式,包括秉持民間文史調查與研究的使命感,並在舞台上重現台灣的歷史軌跡;或將觸角延向弱勢族群,發展心理、性別、原住民之劇場;再者,以台灣文學創作為藍本,改編成戲劇形式加以表現。



(D.)布袋戲遊台灣--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聞名國際的布袋戲演師李天祿先生,終其一生獻身於台灣傳統戲曲的演出與推廣,他畢生的心願便是成立一個兼顧展示收藏與教育演出雙功能的布袋戲文物館,即便是在傳統布袋戲沒落的九○年代,他仍憑著一股熱情,邀集眾人之力,終於在1996年12月31日設立「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除了常態展的布袋戲文物;在演出活動部分,每年會固定邀請國內的布袋戲團聯合演出,並不定期推出國內外各種傳統劇種的演出,如皮影戲、傀儡戲或是歌仔戲、亂彈戲、客家戲等;此外,開辦布袋戲研習營多次,培養傳統戲曲的小種子。

文物館的規劃不僅限於表演及展覽等,並希望能就保存、傳承、推廣等各方向進行工作,故自開館以來,已開辦多期研習、提供學校校外鄉土教學、更換展覽、特別演出等;資料蒐集方面有錄影帶300卷、正片2000片、相關書籍百冊、相關錄音帶百卷、文物檔案一冊,使得本館儼然成為多功能的文物館。


(E.)環台樂與路--台北愛樂暨梅哲音樂文化館
「台北愛樂一流的演出之下,創造出極其熱情、高度振奮的詮釋──操控、活力,每個層面都讓人無法忘懷。」---Stephen Brookes,華盛頓郵報,美國  (2006.7.17)

「台北愛樂氣勢如虹。」---Annmari Salmela,赫爾辛基日報,芬蘭  (2003.8.17)


西元1985年,一群有志於台北文化的愛樂社會菁英,創立了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音樂總監亨利‧梅哲(2002去世)以精湛的音樂素養奠定了台北愛樂的演奏水準,並獲得國際樂壇的重視與讚賞。為將台北愛樂多年來於台灣音樂界之璀璨成績留下見證,也為了紀念繞樑不絕的「梅哲之音」,「台北愛樂暨梅哲音樂文化館」於焉成立,希望未來台北愛樂在拓展台灣與世界文化的接軌與互動之中,繼續肩負精緻音樂文化傳承之重責大任。

2007年五月起,台北愛樂暨梅哲文化館正式展開了精緻視聽功能,除了每周日定期舉辦的室內樂集之外,也提供參觀的民眾咖啡及音樂商品精選服務,為後梅哲時代開啟新一章。
本次巡迴演出最大特色,除了將耳熟能詳的古典曲目以深入淺出方式讓民眾更容易親近精緻音樂之外,同時也邀請了舞者配合音樂情景,透過肢體來闡述抽象的音樂藝術,讓民眾體會文化館的活力與多樣性!

5/5  苗栗縣   臉譜文化生活館          
5/12 高雄市   上雲藝術中心         
6/16 基隆市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7/28 台東縣   都蘭紅糖文化藝術館         
8/18 台中縣   沙鹿電影藝術館 
8/19台北縣   屈尺自然生態鄉土藝術教學園區         
9/23雲林縣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10/10台北縣   台灣煤礦博物館         
11/3花蓮縣    松園別館         
11/10嘉義縣   新港社區文化館-25號倉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北愛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